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手机资讯 > 合资车企也是“中国制造”,改革震荡不该成为唱衰之机

合资车企也是“中国制造”,改革震荡不该成为唱衰之机

发布时间:2024-11-24 22:23:23来源: 15210273549

在电气化、智能化的转型浪潮席卷下,国内汽车市场自主新能源高速增长,而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,则持续下滑,甚至普遍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。剧烈动荡之下,合资车企近期频频传出“裁员”的消息,伴随的多是各种各样的嘲讽和唱衰。那么,该如何看待合资品牌当前的震荡调整?我们对合资车企目前的困难,该鼓励还是该唱衰,该踹一脚还是拉一把?

 

合资车企连爆“裁员”传闻

合资品牌如今可谓“多事之秋”,年中以来,一汽大众、广汽本田、上汽通用、上汽大通、东风本田等多家合资车企相继传出“裁员”消息。

就在近日,最新一则“裁员”消息来自北京现代。有媒体称,据知情人士透露,“北京现代计划分为二批次进行人员优化。其中,第一批将在今年11月左右结束;第二批或在明年2月前完成,涉及员工预计占北京现代员工总数的30%左右。”不过,该报道同时称,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。

就此,我们也联系了企业内部的“知情人士”,得到的回复是:“北京现代将要裁员30%’的报道完全不属实,更没有所谓‘第一批’‘第二批’之说。”该人士表示,“公司正在进行新能源产品的开发,提升出口业务,根据改革转型所需专业化人才的需要,公司每年都进行青年人才引进补充,2024年目标引进优秀青年人才100人以上,招聘工作还在进行中。”

笔者也上网搜了一下,发现北京现代确实正在招聘,涉及开发、营销、企划等多个岗位。

 

人才优化:合资车企的改革自救

从北京现代被采访人士的话语能看出,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,北京现代实际上是有进有出, 有上有下,裁汰绩差人员、补充优质人才,调整重点是实现人才队伍的换血。

其实合资车企缺的不是资金、技术、体系能力,以北京现代为例,这家合资企业背靠全球TOP3车企现代汽车集团和连续12年上榜世界500强的北汽集团,优质资源储备非常充足。关键是如何激发这些优质资源,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。而要让优质资源充分流动起来发挥最大效益,首先就要有合适的人才。人才要素的优化,成为合资车企改革自救的必然选项。

而且,“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、当主角”、“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、使用、评价、考核机制,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,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。”关于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要素基础,国家政策早已指明方向。

虽然合资车企普遍面临严峻挑战,但大都没有躺平。例如北京现代早已明确了自己的改革方向,前不久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曾在成都车展上做过全面介绍,他表示,中韩股东双方正在持续加大对北京现代的投入,开发更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。全新的纯电车型即将推出,将构建顺应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矩阵。与此同时,海外出口也正在扩大,未来将建成现代汽车全球出口基地。

要完成这样的转型,挑战不可谓不艰巨,要做的事情很多,优秀人才的需求急迫,不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优化改革,一切将无从谈起。对要在中国长期发展的现代、本田、日产、通用、大众都是如此。

其实,激烈动荡的中国车市,人才优化也是应对竞争的手段之一。不只合资车企在裁员,理想、特斯拉今年都分别裁员了5600人和2000多人。但让合资车企苦恼的是,其裁员行为往往受到额外的舆论压力,更有很多人借此唱衰。

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,我们该如何看待合资车企的自救?对于合资车企的改革震荡,全社会是否应像对待本土车企一样,抱以理解、支持和期冀?

合资车企该不该救?

跳出角色代入,从局外人的角度如何看待合资车企的改革自救?当下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合资车企的传闻,有人借一些传闻唱衰,也有人提出了“合资车企该不该救”的问题。

该不该救?要回答这个问题,恐怕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:首先,合资车企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过去20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发展,主要靠的是合资车企推动;我们对合资车企熟悉又陌生,熟悉的是它的品牌和产品,陌生的是它发展过程中的迷失。其实,很多人并不了解,合资车企的体系能力、技术储备有怎样的实力。还是以北京现代为例,它背后的现代汽车集团业务辐射全球,布局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及配套产业,更在智能化领域、空中出行领域、氢能等领域布局深远。合资车企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前瞻布局,长期来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可贡献技术价值和引领作用。

其次,合资车企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,如今也成了汽车行业的压舱石。践行改革开放、加入世界贸易格局,把外资引进来盘活国内市场,这是历史赋予合资车企的使命,也是中国链接世界的桥梁,这座桥不能塌,年久失修那就修一修,但基座是牢固的。而且,合资车企普遍拥有多年的造车技术、经验和安全法规意识积累,相比一些自主新能源车在狂飙突进中肆意漠视、践踏某些规则,在全世界各种行业规则和漫长历史血泪教训下熏陶出来的合资品牌,反而成了更守规矩的“老实孩子”,以全球标准,坚守汽车行业的价值底线。尽管某些底线,有悖于对效率、时间、成本的追求。某种程度上,合资车企成了行业的压舱石,让中国汽车产业这艘风雨中飞速前行的大船,多了几分稳健,没有那么狂那么飘。

而且,时至今日,合资车企数量依然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。分布于南北东西各省市,且背后几乎都有国资控股,早已是当地的核心经济支柱,充分融入了当地的经济生活。合资车企在各个地方创造了多少产值,增值了多少国有资产,贡献了多少税收,为产业上下游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,培养了多少人才,推动了多少技术创新和研发,不言而喻。

当合资企业遇到了困难,是该支持鼓励并拉一把,还是该冷嘲热讽甚至踹一脚?我想不难做出选择。

驾值观

当然,电气化、智能化产品和技术转型过慢,造就了合资车企当下的困境,这点不必否认。合资车企要涅槃重生,也主要靠自身转型自救。因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。

也正因为如此,它才要对一些旧的运作模式做决裂式的告别。它才要极力适应新时代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。也因此它才更需要保护、需要支持、需要理解。毕竟,合资车企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中国经济接轨世界的桥梁、晴雨表和温度计。再试想一下,如果合资纷纷倒下,自主品牌还会这么玩命吗?一个玩家众多、充分竞争的市场,对消费者来说才是利益最大化。

所以,合资车企当然要救,不仅是企业自救,是集全国之力地救。拯救的根本力量,在于企业的科学实践,也在于全民的宽容与信赖。给合资车企多点鼓励、少些恶意。别忘了,合资车企说到底也是“中国制造”,也牵涉大量地方GDP、就业、关系成千上万个家庭,也是携手创造社会财富、实现经济增长和增加人民福祉的阶级兄弟。当遇到困难需要转型了,嘲笑唱衰大可不必。

手机资讯更多>>

奇瑞风云T8预售前夕:试驾体验,这款中型SUV能否满足你的期待? 领克900首发:SPA Evo架构旗舰SUV,能否撼动大型SUV市场? 昊铂HL豪华大6座SUV到店,售价预估28-35万,配置亮点抢先看! 比亚迪夏MPV震撼登场,24.98万起售,满电满油续航超千公里! 芜湖本地的就是不受待见呀!只能拜托朋友现场拍了奇瑞新车套图 新款保时捷Cayenne Coupe轿跑版谍照流出,2026年或将震撼上市 广州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延续,你的新车准备好了吗? 理想L9危?!这些围攻“500万内最好SUV”的新车,没有一款是好惹的 同为硬派SUV,坦克700Hi4-T对阵普拉多,究竟谁能胜出? 降幅达8万,标配2.0T+10AT,还是后驱,凯迪拉克CT5难道不香? 宝骏悦也“制动助力降级”,软件BUG不等于故障? 国产新能源车唱主调!2025这些新车值得期待 车市年末销量提振,新一年“高烈度”价格战持续 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真相,被吉利说漏了嘴 零跑C16 580长续航版上市,售价17.28万元起 预售价23.98万元,红旗天工08将于1月7日正式上市 限时售价13.59万起!领克Z20是如何做到同级“天花板”的? 增加新配色,小鹏MONA M03:小米SU7没有接的地气,我来接 吉利星瑞定义东方美学,口碑评价有保障,价格也是足够亲民 福特“福睿斯”回归,为何价格高达37万美元,发动机转速10000rpm 奇瑞风云A8L,A8的扭力梁悬挂还在吗?加长1厘米但轴距未变 智界R7增程版,瑞虎8PLUS同款1.5T,Pro版的华为智驾如何? 银河星舰7 EM-i配置推荐:这一个版本请优先考虑,千万别乱选! 限时售16.99万起!续航614KM+年轻设计!大众ID.与众亮点有哪些? 长安深蓝S09大六座SUV官图曝光,超长无断点星环大灯成亮点 23.98万起,星纪元ET增程四驱上新,都有什么亮点? 张兴海亮相央视直播 揭秘问界的成长足迹 比亚迪秦家族达成200万辆新车里程碑! 极氪007猎装版路试谍照流出,空气悬架加持,能否拯救销量下滑? 全新宝马X3街头亮相,尺寸大幅加长,外观一言难尽,又是爆款?